若非新冠病毒,五福旅游前直售行销事业群总经理赖丽莉,恐怕要到白发苍苍的年纪,才会踏进深山中的司马库斯。
她以前规划的企业旅游都是到国外,夏威夷、巴黎、悉尼、日本等,很少考虑台湾,除非是陆企奖励旅游的宝岛行。她总觉得,玩遍台湾,等老了再说吧!
但随著疫情发展,五福旅游大幅增设国旅行程。一改过去的企业包团及偏乡特殊产品,且标榜6人就成行,避免游览车群聚的恐惧。
“自己找亲友同行更放心,”于是,赖丽莉邀请亲朋好友、EMBA同学,规划少人出团游程。这其中,最令她惊艳的,是新竹尖石乡玉峰村的司马库斯:“没想过台湾有这么像瑞士的地方!”
合作共生,强调平等的深山秘境雪山山脉高耸绵延,原始而优美的林相,翠绿到发亮的桂竹,这个泰雅族人百年传承之地,被外界封为“上帝的部落”。
1991年,这里发现台湾第二大及第三大的神木巨木群,开始吸引游客远道而来,即使乘车3、4小时也在所不惜;而若要亲炙20人手牵手才能环抱的“大老爷”千年红桧,还要再走上3个钟头。
令赖丽莉讶异的是,司马库斯原住民在提供服务的工作过程中,无论是打扫房间,还是端菜接电话,都不会看到愁眉苦脸,每个人都超开心。主因是部落从2004年施行全台独有的“合作共生”制度。
2019年,司马库斯总收入约5000万元,九成来自观光,由61位支薪的族人共同经营民宿及餐厅,轮流担任服务旅客、导览解说的工作。
“司马库斯共同经营行”保障每个人的工作机会,也有发表意见的机会与权利,不分工作级别、能力和性别,月薪都是2万元,也没有上司员工之别,非常强调平等。
同时,这里有全人照护的福利政策。0~2岁孩子每月领4000元的幼儿津贴,3岁到国小月领500元,从国小到大学的学杂费、出外求学的房租及生活费,均由部落共同基金支付。
族人的医疗费用,不管大小病也全额补助,60岁退休后,每月便有1.5万津贴。
结婚可申请5头猪、20~40万聘金与20~40桌的宴席,要盖新家也有60万建设补助。
合作共生制度包办族人的生老病死,从摇篮到坟墓照顾得无微不至。61岁的头目马赛.苏隆指出,族人通力完成工作,也一起分享成果,就跟祖先共享共荣的精神一样。
多子又多孙,找回族人守护原乡台湾原住民16族、800多个部落,“天劫”是缺乏工作机会、人口流失,充斥酗酒、性侵等“暗黑”,也是经营地方创生的挑战。
反观司马库斯,早在15年前便超前部署。前任部落总干事优绕.以将表示,推动合作共生的最主要目的,是把族人再找回来,把年轻人留下来。创生有成,人口已从2004年的143人,成长至如今的200人。
北上念高中的24岁青年“桥”,还没毕业就打定主意回乡。“没什么不能回来的理由,”他露出灿烂笑容说,部落帮忙找好工作,山上生活比都市无压力,父母手足也等待团聚。身为前任头目孙子的他,更背负著守护土地的使命,“大家都是部落的主人,有我们这些年轻人来守护。”
不仅如此,这里还是全台唯一新生儿逐年成长的原民部落。向女方提亲时,会说明部落要求,嫁来之后,规定要生4个宝宝以上。优绕长老自己就生了5个,最大28岁,最小的读小一。他的弟媳妇才33岁,也已经生了6个。
合作共生制度如此成功,许多团体都曾来取经,却难以复制。“先决条件是土地共有,”部落文化教育部长拉互依.倚岕强调,这是最困难的一点。
最初,为了族人不要因抢生意而争执,8户人家带头签下土地共同使用契约,奉献各家土地盖餐厅和民宿,奠定了共同经营观光事业的基础。
这需要无私和不计较的精神,不然某户出的土地多,另一户出的少,最后报酬却一样,任谁都觉得不公平。此外,信仰也起了极大作用。“若有吵架,或是没办法达成共识,就是我的工作了,”牧师蔡成功常以《圣经》中谦卑饶恕的故事,化解族人纷争。
负载能量有限,原乡住民大喊吃不消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,也冲击到司马库斯,但并非游客变少,而是上山来玩的人爆量。
第一波报复性旅游潮,出现在228假期到3月樱花盛开时,大量游客涌进司马库斯,原本进部落16公里的路程,塞了整整3小时。
当时,交警出动管制,内湾广播道路封闭,请游客回头。很多人却骂:凭什么挡人?还有人为避开管制,竟在半夜开车进来,发动机轰隆声和不停响起的喇叭,吵得族人不得安宁。
部落观光部长冉奥.倚岕称那段期间为“樱花乱”,单日逾4000人涌入部落,多是当日来回、没订住宿的过路客。环境承载量不堪负荷,每个厕所又脏又乱,垃圾常直接丢在森林,“可能其中3000人会后悔来到司马库斯。”
这番乱象,其实是疫后“过度旅游”的缩影。澎湖的暑假、台东多良车站等热门景点,每到假日人潮一窝蜂,却什么也看不到,只得吃根烤香肠后悻悻然离去,再好的景点都被糟蹋。
“每个地方能负载的量都是有限的,”拥有多年旅游产品操作经验的赖丽莉感叹,再怎么热门的景点,都必须适当管控流量。
在无法出国前,国旅热引发的诸多后遗症,该如何疗愈?